私密视频抵赌债 张继科事件又迎来第二波斗争(组图)

张继科事件被几度发酵,早已经不是一个偶像吃瓜事件。

随着@人民日报发声「中央政法委长安剑:张继科刷屏,要查清三件事」,将事件定性为严肃的法律问题,张继科多个商务代言品牌均已发布声明,终止与其合作关系。

在官媒的热评中,这被认为或许是一个开端,让体育圈原本畸形的权力结构和价值体系得以改善。

但和所有热点一样,张继科事件在一阵声浪里迅速点燃,两天后又迅速熄灭。

而对热点的追踪,承担着描摹时代的功用。

当我们回顾这场无疑会进入史册的事件时,除了高昂的情绪之外,也看到了几个留下的问题:

4月2日,李微敖在个人公众号上披露了更详细的事件细节,张继科事件就此引爆了整个互联网舆论场。


张继科的搜索指数在4月3日达到高峰。

「奥运冠军、偷拍、女明星、将私密视频抵赌债」等一系列关键词,让这次事件在娱乐圈、体育圈、法律圈、女权圈迅速点燃。

微博、微信公众号、抖音、小红书等各大社交平台发酵出了不同形式、不同风向的大众讨论。

在与张继科相关的全部信息中, 提及频次最高的词语依次为景甜、张继科和记者。

微博是本次事件最核心的舆论博弈场,承担了更专业和更有深度的公众议题讨论。

4月3日,网友在微博自发地创建了tag#只有景甜是无辜的#,并于在4月4日登顶热搜,阅读次数2.2亿。

在这一tag底下,热度不断攀升的话题是:“为什么记者知道保护敲诈勒索的罪犯隐私,却不知道保护受害的女性?”

这一讨论源于博主@是段小姐来了 搬运了@水木丁 的文章,文中提出观点:「记者李微敖虽然头铁地曝光了张继科,但没有保护受害者景甜的隐私,却保护了敲诈勒索的罪犯S先生。」

加上李微敖对加害者S先生的态度暧昧,剑指李微敖居心不良,其心可诛。

随即,话题#怎么看待李微敖公开景甜名字#迅速引发热议,有约32万人参与了由@凤凰网娱乐 发起的投票:「有人指责李微敖公开景甜名字造成二次伤害,你认同吗?」

结果显示,有25万人选择了「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应予保护」,36万人点赞了这一结果。

李微敖被推向风口浪尖后,很快做出了回应:

但网友显然并不买账,这一条微博的评论区也迅速被攻占。

除了追问S先生是谁,以及质疑李微敖与S先生之间的关系外,热评里更多的情绪是失望。

身为记者的李微敖,为什么对同情女性当事人没有兴趣?为什么没有考虑过恶性事件对受害者造成的影响?

抖音则是本次事件的女性联盟阵地,一场令人动容的「girls help girls」的集体活动正在这里进行着。

在景甜的抖音账号里,几乎每个视频评论区里都能看到抖人们自发在刷屏。

有善意宽慰的:

有默默守望的:

还有女孩号召大家:「我就在这儿岗,我看谁还敢犯贱。」这句话成为了热评中最醒目的标语。

为了抵制私密视频流出,抖人们还自发组成了「守护景甜小队」。

每个人都带着整齐的格式和文案,在各个营销号的评论区反复咏唱「拒绝视频流出,保护女方隐私」。

并且发动大量人员点赞点到顶部。

如果看到有人求片、求资源,就马上开怼。

正在抖音发生的「女性情谊」不仅令人感怀,也让人感到一丝欣慰和安心。

有这种趋势:狗仔娱记关注女性受害者的一举一动,却让男性当事人完美隐身的行为正变得越来越讨人嫌。

正如一位抖音网友所说:「觉醒的女性越来越多了......2023年的紫微星是千千万万个站起来的女性。」

除此之外,张继科事件也带动了虎扑发起一场正义革命。

在虎扑步行街,关于景甜的热门帖子评论区中不乏有网友挖出陈旧的「包养黑料」,用更陈旧的荡妇羞辱攻击景甜,诸如:「张继科不是好人,但景甜肯定也不是好东西。」「一个巴掌拍不响!」

但在热评中,虎扑男孩狠狠地给他们上了一课:「不要让任何娱乐化的讨论稀释张继科事件的恶劣性质。我们要关注的只有:张继科犯错,甚至犯罪,停止对女性开炮并评头论足。」

与此同时,热评中「真有垃圾要视频啊」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其他虎扑用户的大力支持和不断跟楼。

你应该注意到了,在张继科事件中,网友如此团结且正能量,在以前简直难以想象。

让人忍不住叹出一句——

2008年「艳照门事件」发生,张柏芝、阿娇等人作为受害者,她们还是得出来哭着道歉。

身处舆论暴风眼的阿娇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沦为荡妇羞辱的对象,被成人商品无下限消费。

令人欣慰的是,今天的景甜,和当年的阿娇,呈现出完全相反的局面。

有相当一部分的微博网友达成共识:「艳照门受害者如果身处当下,一定不会遭受当年的待遇。」

从前阵子「女性被造黄谣」获得全网热议,到如今李微敖爆料张继科,今天的舆论环境早已不是多年前港星被曝光艳照之后的孤立无援。

互联网上舆论环境似乎正在变好,但让人担忧的事依然存在。

张继科事件后,景甜与张继科官宣分手的文案被各大营销号翻出,舆论也在有意识地被引导:景甜被伤害后不出恶声被誉为「君子断交」,默默承担了一切被赞扬为「做人体面」。

值得细思的是,如果受害者不是景甜而是其他负面新闻缠身的女星,是否依然会招致攻击、恶评和谩骂呢?

在张继科事件发酵之后,很多社交媒体上还在热烈讨论要如何杜绝这样的惨剧。

有人说,女孩在亲密关系中绝对不能接受拍私密照、裸露视频的邀请。

有人则说,当代女性就要保护好自己,不要恋爱脑,专心搞事业。

这很容易理解,最现实的解决方式当然是:在混沌的世界中,女性要做好防守的职责。

但这早已不是第一次女性为受害者的恶性案件,似乎每一次女性成为受害者,网络上必然会出现类似上述这些讨论。

比如女孩搭乘滴滴顺风车不幸遇害后,总会有媒体或个人发布类似「女孩应提升自我防范意识」「女性出行安全指南」「生而为女性,我很抱歉」等内容,告诫女性应承担保护自己的责任;

比如轰动一时的唐山打人事件后,甚至有人认为,女性的穿着和行为也应为被施暴担责。

图源:展览《当她们被侵犯时,她们穿了什么》

然而,没人指出这当中的荒诞——

说女孩子要注意安全,穿着不要暴露,不要拍性爱视频,一定程度上也是在谴责受害人,营造一种「你不是一个完美受害者你活该」的舆论。

说女孩子要自我保护,女性已经活得很小心翼翼了,有用吗?作恶者不是仍然不绝吗?

试问一个女性要多防范才能让自己不遇到作恶的歹人?我想大家都给不出一个答案。

因此,不要再告诫女性该干啥、不该干啥。

如果这件事带给我们的是这样的反思,那我们不如不反思。

在张继科事件中,女性身处的隐蔽「围剿」还有许多没有引发广泛的议论。

比如,为什么在两性关系里,每当隐私曝光时,总是女方受到的伤害更大?

比如,2023年《黑暗荣耀》大爆,完全「反灰姑娘」的恶女成了女主角。女性观众不再需要她善良、正确,不再期待她拥有爱情,而是想看她愤怒,看她爆发破坏性的生命力。

但什么时候起,大众才能接受现实中的女性受到伤害后有发泄愤怒的欲望不是原罪?

最后,如果通过张继科事件,得出的是「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受害者隐私」「探讨偶像的道德标准」「谈论如何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里实践girls help girls运动」,此事件无疑可以是一个好的开端。

但如果我们的社交网络舆论场里,依然充斥着「女孩要乖」的「自我规劝」。

下一个张某科离我们或许并不会太远。

推荐阅读